知乎者也|蔣婷婷:陪伴,讓閱讀自然發(fā)生
親子共讀推廣人、作家粲然曾把與親子閱讀比作一場“騎鯨之旅”。懷間膝下的孩子,是我們在生命海灘上邂逅的,通具人性、古靈精怪的小鯨,彼此一見傾心。但“它”有自己無限的好奇,有自己的大海和遠方。這段結(jié)伴同游的經(jīng)歷,引導父母和孩子共同進入前所未見的幻想王國。
和兩個孩子的親子閱讀,始于我最初讀到粲然的這本《騎鯨之旅》,從姐姐懵懵懂懂的幼兒期開始,我們堅持了六年的親子共讀,每天夜里一起在各種各樣有趣的繪本故事里遨游,那些日月星辰,穿越山海的扁舟,睡夢前為孩子筑起的幻想,無不讓她在書本的世界里沉迷。弟弟稍大一些,姐姐開始在一旁獨自閱讀,我和弟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共讀陪伴。陪伴是一個溫暖的字眼,它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,那就是時間。陪伴也是一個平常的詞語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到最后陪伴成了一種習慣。多年以后,也許我仍會懷念,孩子們偎依在身旁聽故事的時光,那會是我們之間最溫暖的回憶。如今,姐姐已是高年級的學生,弟弟也上二年級了,閱讀慢慢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。隨著兩個孩子年齡漸長,共讀也不再是我們閱讀的主要方式,但陪伴一直都在。
這個暑假搬到新家,我們嘗試在客廳做一個閱讀角,書架上孩子們喜歡的書本隨手可取,開一盞落地燈,孩子們依著沙發(fā),開啟30分鐘的番茄時鐘,看什么書由他們自己決定,不限制不強求,有時弟弟甚至只是隨意翻書,就像那只海里的小鯨魚,如果他不愿意游向想去的島嶼,就一起漫無目的地浮游在大海之上,在溫暖有光的閱讀角,只靜靜享受這一刻的閱讀時光,就十分美好。閱讀中,孩子們最喜歡的仍然是有媽媽的參與。我們仨一起看《山海經(jīng)》,遠古大荒山的遼闊蒼茫,神獸精怪的奇特魔幻,無不叫人驚嘆,姐姐一度著迷,畫了許多精怪的插畫。我們還喜歡《去旅行》,領略各國不一樣的文化習俗,對世界浪漫、瑰麗的想象,雖不能前行,但足以讓人向往,姐弟兩人試著學習各國問候的語言,弟弟搞怪的發(fā)音總能把我逗樂。從《田鼠阿佛》到《小王子》,引導孩子們自己去體驗自然,發(fā)現(xiàn)自我,慢慢沉淀內(nèi)心的感受,也警醒父母,允許他們做自己,給孩子足夠多的等待與時間。即便弟弟現(xiàn)在還只能與我分讀角色,讀些簡短的對話,但只要愿意嘗試,哪怕一點點小進步,我們也會為他雀躍。也許陪伴就是,永遠給他留有空間,讓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。
現(xiàn)在孩子們閱讀時,我也可以讀些自己喜歡的書,放下手機,放下生活中的焦慮。過去總以為等孩子睡著后的時間才是我的時間,直到看到《正念的奇跡》中有一段話打動我,“我試著不再去分割時間,我把跟喬伊和蘇在一起的時間也當作我自己的時間。幫喬伊看他的家庭作業(yè)時,我想辦法把他的時間看作是我自己的時間;我和他一起做作業(yè),感受他的存在,并且想辦法讓自己對我們在那段時間中所做的事情感興趣。我和蘇在一起的時候也是這樣。結(jié)果,不可思議的是,現(xiàn)在我有了無限的時間給自己!”保有這樣對當下時間的覺知,便能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,不論是閱讀還是其他,陪伴也有了更多的耐心。
父母的養(yǎng)育,是看見生命。孩子不是一個項目,也不是一個被設定的目標,看到自己和孩子是完整的生命,接納生命中每個不同的面向,這些面向隱藏著我們生命的力度和厚度。每一個生命都是一粒種子,而閱讀能喚醒蘊藏其中的美好和神奇。每一個抬頭仰望的夢想,都是從低頭看一本書開始的,花會沿路盛開,孩子會隨閱讀綻放,以后的時間是孩子的,路也是……
來源:閩東日報
作者:蔣婷婷
編輯:陳姜燕
審核:林宇煌 梁輝約
責任編輯:陳姜燕
(原標題:知乎者也|蔣婷婷:陪伴,讓閱讀自然發(fā)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