柘榮:推行“一核四化” 強化基層治理
柘榮縣下轄2鎮(zhèn)7鄉(xiāng)118個建制村(社區(qū)),常住人口9.2萬人,其中60%以上居住在城區(qū)。近年來,針對城區(qū)人口密度大、鄉(xiāng)村人口居住分散、治理任務重、基層工作力量薄弱,以及黨建、綜治、城管等各類治理網格在單獨運行時出現的資源分割、力量分散、作用發(fā)揮重疊等問題,柘榮縣采取“一核四化”工作模式,即以黨建引領為核心,通過一體化運轉、網格化管理、精細化服務、信息化支撐,進一步織密黨群干群聯系網,推動“人在網中走、事在格內辦”,有力提升了基層治理精細度。
●堅持頂層發(fā)力 推動一體化運轉
柘榮縣將黨建引領網格化作為“一把手”工程,縣委書記主持召開專題會議21場次研究部署網格化工作,定期帶頭深入網格調研視察,排查治理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;成立黨建引領社區(qū)治理工作領導小組,出臺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服務十九條措施,建立縣委常委兼任社區(qū)黨委第一書記和掛鉤聯系網格制度,形成“指導在縣委、主抓在鄉(xiāng)鎮(zhèn)、主體在村(社區(qū))”的三級聯動機制;開展“千名黨員干部進網格(小區(qū))”活動,23名縣處級領導干部帶頭到網格(小區(qū))報到,帶動98個縣直機關單位下沉網格(小區(qū))開展共駐共建,1204名在職黨員落實“雙報到”,有力推動基層治理、疫情防控等工作開展,凝聚基層治理工作合力。
柘榮縣各級領導到居民家中“黨建小院”現場辦公
●堅持條塊結合 強化網格化管理
柘榮縣優(yōu)化網格設置,把綜治、城管、衛(wèi)健等各類網格整合成“一張網”,將118個村(社區(qū))劃分為164個網格,依據小區(qū)、樓棟、巷道細分責任區(qū),每個責任區(qū)覆蓋30至50戶群眾,做到不留死角、不留盲區(qū);采取“1+2+4+N”形式下沉網格力量,1即1個網格,2即由縣直單位科級黨員領導干部和社區(qū)黨員干部擔任雙網格長,4即由縣處級領導擔任網格指導員,縣紀委監(jiān)委干部擔任網格監(jiān)督員,公安民警擔任網格警務員,縣鄉(xiāng)(村)干部下沉擔任網格員,N即吸納“兩新”組織等社會多元力量參與擔任兼職網格員。
柘榮縣雙城鎮(zhèn)城南社區(qū)網格員到華龍小區(qū)同小區(qū)黨組織開展“近鄰議事”活動
●堅持“平戰(zhàn)運行” 落實精細化服務
網格化采取“平戰(zhàn)轉換”的運行模式,“平時”網格員每兩周開展1次“敲門行動”,通過開展網格連心常態(tài)走訪聯系,既對各自責任區(qū)人員入住、近期行程、外來人員等信息進行登記造冊、動態(tài)更新,又及時了解掌握社情民意,傾聽群眾訴求,幫辦解決困難問題。在疫情防控吃緊時期,啟動“戰(zhàn)時”狀態(tài),網格員聞令而動,開展全覆蓋走訪摸排,精準掌握重點地區(qū)入(返)柘人員情況,及時落實隔離管控等針對性措施。全縣采取“群眾點單、社區(qū)下單、網格接單”的服務模式,網格員根據社區(qū)黨組織派單以及日常走訪收集到的群眾訴求,依托“敲門行動”,有針對性開展幫辦、代辦、指導和溝通協調等服務,切實提高服務群眾精細化水平。
●堅持數智建設 加強信息化支撐
柘榮縣探索打造城市智腦綜合管理服務平臺,將地理位置、小區(qū)樓棟、人口等信息統一納入網格,構建信息采集、綜合研判、網上交辦、結果反饋的線上辦理工作機制,依托“城市智腦服務平臺”“柘好辦”等平臺,實現矛盾、糾紛等問題“線上第一時間上報、線下第一時間辦理”,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、化解在萌芽狀態(tài);
同時,將城市智腦綜合管理服務平臺與實施“天網工程”“雪亮工程”有機融合,以網格為單位,探索開發(fā)自動報警、大數據分析、數據共享、功能復用等智能模塊,實現可視化直接指揮調度,有力打通黨建、公安、綜治、城管、居家養(yǎng)老等信息平臺壁壘,打造集城市黨建、公共服務、視頻監(jiān)控、智能呼叫等科技手段于一體的數字城市管理服務平臺。
(稿件素材由柘榮縣委組織部提供)
來源:中國城市報
編輯:林宇煌
審核:林翠慧 周邦在
責任編輯:林宇煌